瞭望第9期封面。
  中國協商餐飲連鎖總部設備民主新進程
  在對世情、黨情、國情的深度觀察和審慎思考之下,中國選擇了協商室內裝潢民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文/《瞭望》新聞周刊預防癌症食品記者楊琳
  2014年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這一年,正是人民政協設計裝潢成立65周年。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以其為代表的中國協商民主好似一杯經年釀造的醇酒,歷久彌香,它不斷與中國的現實國情相結合,住商不動產在實踐中拓展民主政治的深度和廣度。
  黨的十八大,正式將“協商民主”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文件。十八屆三中全會更將“協商民主”定位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並要求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中國的協商民主發展由此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進程。
  歷史的選擇
  協商民主,是指參與協商的各相關主體,通過自由、平等的公共協商方式參與決策的過程。雖然這一概念引入中國為時不長,但是協商民主的實踐早已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記錄下一段段光輝歲月。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從建黨那一天就開始了。
  在尋求民族解放的戰火硝煙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建立了彼此尊重、互相信任、密切合作的親密關係。這為中國的協商民主發展確定了基調、奠定了基石。
  “協商民主不是新搞的一套東西,而是從過去幾十年中國民主政治的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劉春說,抗戰時期的“三三制”民主政權、籌備建國時期召開的新政協、在建國初期發揮了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不同時期的完善和發展,共同編織了協商民主在新時期實現新發展的歷史紐帶,其精神實質一脈相承。
  時光荏苒,如今的協商民主已不僅僅限於政治協商和多黨合作,而是在政治經濟社會的各個重要層次和不同領域都有所發展。涉及民主立法的開門立法、立法聽證,涉及行政領域的價格聽證會、專家咨詢會、網絡議政,涉及社會矛盾化解、實現基層民主自治的民主懇談、社區議事會、人民大調解等協商形式,與政治協商、多黨合作領域近年來不斷創新的界別協商、專題協商等形式,一併勾勒出當前中國協商民主發展框架的細節與全貌。
  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協商民主拓展了發展空間。當今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各有關政黨、階層、團體、群眾或個人等,就共同關心或自身利益直接相關的問題,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協商、討論,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或決策,以實現和推動整體的和諧發展。
  國情的選擇
  理性、平等、包容、妥協……協商民主所崇尚的價值取向,對於當今中國而言甚為寶貴。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劇烈轉型,新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也一直在生長。特別是最近十餘年,中國開始步入工業化、城市化中後期,新的社會分層日益加劇,新的利益群體不斷聚合且訴求多元,群體性事件和社會極端事件多發高發,社會輿論傾向出現負面情緒,“網上對罵、網下約架”的社會心態焦慮浮躁。
  “在這種情況下,協商民主實際上提供了化解社會矛盾、降低社會緊張度、尋求社會良性互動的一個平臺。民主懇談、網絡議政、立法聽證、參與式預算、工資協商、社會大調解、人民陪審團,這些帶有明顯協商性質的民主形式,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出發點,從基層試點開始,逐步提升為重要的協商民主形式”。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熊文釗說,“協商民主既關註決策的過程,也關註決策的執行,從而拓寬了民主的深度;既關註多數人的意見,也關註少數人的意見,從而拓寬了民主的廣度。”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房寧教授認為,協商民主所構建起的公共協商機制,能夠協調政府、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偏好,使多元的社會利益以公共利益作為“最大值”,通過多方平等、自由的討論、辯論和協商,達到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和利益實現。“這成為了當前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最重要目標和首選價值,也是協商民主的當代價值所在”。
  “協商民主有利於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在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執行效率、彌合社會分歧、凝聚社會共識等方面都展現出獨特的優勢,這些都是當今中國國家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等領域最為需要的”,長期致力於協商民主研究的中央編譯局陳家剛研究員對《瞭望》新聞周刊說,實際上,中國是在對世情、黨情、國情的深度觀察和審慎思考之下,選擇了協商民主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人民的選擇
  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呼喚多年的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已經出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現在該啃“硬骨頭”了。深水區改革所引發的社會震動和利益分歧,首先須在各個層面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
  與此同時,經濟領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明顯,社會領域各群體利益矛盾不斷增加,反腐領域重拳出擊“老虎”“蒼蠅”一起抓,涉外領域國際和地區問題與國內形勢的聯動性增強,這些都展現出中國現階段發展“關鍵時期”的內涵。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犯顛覆性的錯誤”。
  “協商民主發展方向的提出,帶有濃郁的中國特色,是體現人民根本利益的選擇。”房寧認為,在社會轉型和矛盾凸顯期,推動充分的協商民主可以縮小社會分歧,提高政治制度的承載能力”。房寧說,這對於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徵程之上的中國以及全體中國人民的切身利益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競爭性選舉能解決輸贏,但在真正緩解矛盾方面功能不足。如果止步於票決,忽視民主的實質,缺少充分的協商、溝通過程,就有可能產生‘民主的暴政’。在社會階層分化、矛盾尖銳的情況下,有可能激化社會矛盾,這在一些國家的騷亂中已有前車之鑒。”熊文釗說,重點發展協商民主,就是要更加註意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的協調性。在中國,這一點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得以彰顯。
  “歷史和他國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民主政治重在追求民主的實質,而不拘泥於民主的形式;發展民主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而不能想象與觀念先行”,房寧說。
  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曆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才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
  秉承優良的歷史傳統,切合國情的現實需要,本著對國家和人民前途命運負責的審慎態度,現階段的中國積極推進協商民主。“協商民主,這種植根於中華文化傳統的民主形式,符合世界民主政治的發展潮流。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拓展民主的廣度和深度,積累理論和實踐經驗,將是中國對於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熊文釗表示。
(編輯:SN0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i73uiyy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